Plucking這個字,在一般生活用語上不多見,但對於熟習茶的朋友來說則是常用字。習以為常可能往往忘了原意,我就順道查了一下劍橋辭典長長字彙(長智慧是比較有困難)。
 
Pluck (v)
to pull something, especially with a sudden movement, in order to remove it
 
大家若是觀察過採茶的動作,嗯,是這麼回事沒錯。所以拔雞毛的拔,也用的是Pluck這個字。
 
言歸正傳,採茶或稱為採摘,就是把茶的葉子從茶株上摘下來。聽起來簡單, 但在斯里蘭卡的茶園裡,是需要有一定的規矩與紀律。首先,錫蘭茶絕大比例上還是維持人工採摘。採茶人熟練飛快地移動他們的手在茶株間穿梭,近乎反射動作卻得最大程度地確保採摘部位精準地落在第三葉(母葉)上的一心二葉摘,這樣的採摘標準除了對茶葉品質的要求之外,也必須同時兼顧到茶樹生長的時程與速率以及茶樹的健康(我們可能都忽略了, 葉子其實是茶樹的營養器官)。茶園管理上, 採完一區之後,得清楚了解每隔幾天之後,採過的茶葉繼續生出芽葉可達能夠再次採摘的程度,然後安排採茶人回到同一區採茶,如此週而復始,達到一種生長和生產的自然和人為的協作與平衡。
 
順道一提,照片上的採茶人,清一色是女性,採茶的工作在當地多是由女性來擔任,而這些採茶女幾乎全是印度泰米爾人,絕大多數信奉印度教。這是由於英國人在錫蘭開墾種植園之初,本地僧伽羅人不願為英國人服務,而種植園裡又需要大量的人力,於是英國人就引進移工,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就這麼飄洋過海到了錫蘭的山上,幾個世代以來就落戶錫蘭。色彩斑斕的紗麗點綴在綠意中成為錫蘭茶園的一道風景。